对金钱的一些思考
一、要学会理财
相信大多数80后其实是不理财的,原因呢,我自以为是这几条(不一定对)
1、80后的父母遇到的好时代
80后父母正赶上经济发展的好时候,下图是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人均GDP状况,80后的父母们享受了经济带来的好处,他们不需要很努力,就可以养家糊口,而那些稍微有一点点金钱意识的父母大多数给出子女留下一笔不错的资产。
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两方面
1)大多数80后父母是不阅读的,本质上是不学习,因为没有必要啊,经济持续发展,随便都有工作,所以他们压根没有学习的动力。父母没有阅读的习惯,那么大多数子女也会被影响到的。
下面这个链接是几年前人民日报的统计数据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4-08/2958573.shtml
在一切都迅猛变化的中国,有一项统计数字20年来却几乎没变,那就是人均图书消费量。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扣除教材、教辅)为5.2册,2009年这一数字为5.6册。20年过去了,人均购书量只增加了不到1/2本。
2)经济发展意味着收入稳定,而且当时的理财行业也没起来,所以这些父母们压根就没有个意识说要去对财产进行合理的配置。
二、房子暴涨的原因
当80后开始出来工作之后,刚好差不多是2007年左右,刚好就发生了金融危机,经济开始走下坡,于是中国政府开始了经济救市计划-大量的货币宽松计划。
看看从2008年开始的中国M2货币存量变化,再看看中国房价的平均价格,几乎是随着M2的增发,中国的房间开始飙升。
M2越大,说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越大,而经济总量没上去(可以简单理解成产生的物品总和没多),于是人民手里的钱就买不到更多的商品,变相的贬值了,即钱越来也不值钱了。
那么大家就把钱投入到房地产当中,因为房产可以用来住,而且中国的传统观念有了房才有了家。
同时第三个因素是碰上了中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80后成家立业的时候,所以房价在近两年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下面是中国人口出生率情况
1962年和1972年是人口出生高峰期,1962年刚好是80后的父母辈,1972刚好是80后的叔叔辈。
1980 1990年是我国人口的另一个出生高峰。
2008年开始经济危机,80后开始步入社会,差不多是28岁,刚好是成家的时机,那时候他们需要房子。
2008年,1960年的人差不多是48左右,大多在50岁以下,那时候这些60后享受了过去30年的红利,所以他们有一定的资金给孩子置办房产(估计很多人那时候买房只是为了给孩子结婚用,结果撞了大运)。
2008年,1972年的人差不多是36岁左右,36岁也刚好有一定的积蓄,大多数也到了改善房产的时候,所以买房也成了一个必须做的事情。后面的事情,就不必说了,房子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暴涨..
从2008年到现在2017,刚好是涨了10年,而90年出生的人到现在差不多是27岁,这些人刚好步入结婚年龄,所以据我的估计,房价还会在涨一两年,在90后到达32岁(2022年)左右的时候达到顶点。
当然也有可能这两年把所有的刚需买房族都给消化掉了,房价在过了这段时间后可能呈现下降趋势。
而那些父母并未有给安排好或是当时没看清形势的80后来说(比如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买房吧,怕被坑,不买吧,其他人又不理解整个经济形势,总是劝你说要买,什么有了房子才能取媳妇之类的。
可是明明现在泡沫大于实际价值,而且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为什么还要去做这样风险的事情呢?
三、如何变有钱
变有钱的方式,说白了,1、减少损失 2、增加收入
1、如何减少损失
1) 保险
我想很多人心中所想的就是努力的赚钱,赚更多的钱,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路上一帆风顺的。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所以这时候保险就显得很重要了。
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家庭夫妻两人一起工作,供养房子。可能其中是家庭的主力(假设是男性好了-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房贷100多万,老婆的工资是5k,老公的工资是2w。每月还贷5k多
如果这时候老公突然出事了,家里的经济支柱没有了,那么以老婆的工资,这个房子是怎么也共养不起了。
所以如果这时候有一笔保险金来覆盖失去老公的这个经济来源,那么老婆孩子的生活会相对的容易一些,不是么?
当然保险还有非常多的好处,平时保疾病啊医疗什么的,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样其实也是在减少损失了。
这里有一篇超级详细的保险理财规划:http://www.jane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2 推荐一看
2)聪明消费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到,抵御通货膨胀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减少欲望,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让自己能做到尽量小的欲望,把很多东西都摒弃,这样人才是自由的,而不是随时随地被牵绊着,就像现在有人买房了,一辈子几乎就当房奴了,哪儿也去不了。
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其实也是提高生活效率的方法,可以看下《怦然心动人生整理法》。现代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方便了我们的同时也在拖累我们,所以放弃不必要的消费,去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
少即是多
2、增加收入
1)节约时间
节约时间的一个办法是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追求,不仅提供时间而且节约支出,变相也是增加收入了。
时间就是金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应该很多人只听过这句话,却不实践。
比如宁愿每天刷微博,而不是去阅读有用的资讯。比如现在音频内容多起来后,每次做饭的时候,我都会带着耳机听听一些书等等。
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让自己的时间变有效起来,
2)单位时间多份
这也是近一两年才学会的概念,这是在那本黑天鹅上看到的,里面说到
一个人打工,每天就8小时,每小时也就固定的收入。而如果是写作的话,就可以把单位时间卖成很多份,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
以上就是近期对金钱方面的一些思考。